国家队正胶选手_国家队正手生胶高手
1.侯英超反手生胶灌油吗
2.乒乓球国家队或世界上,有哪个女队员是比较厉害的怪胶选手吗?求名字,谢谢
3.什么是乒乓球的正胶,反胶 ,生胶,长胶?
4.生胶贴了厚海绵可以攻击吗?
5.有谁有乒乓球正手打生胶的技术要领?拜托各位大神
侯英超反手生胶灌油吗
灌油。侯英超正手典驰39度,反手生胶,攻削结合,海绵硬度跟拉冲没有必然联系,海绵过硬,反手生胶,攻守结合,守中有攻,进攻意识强,球旋转多变。削球手侯英超专攻混双,他是国家队中为数不多的削球手,其打法类似“怪球手”丁松。侯英超,男,1980年6月15日出生于北京,曾是中国乒乓球国家队男队一队队员。2007年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打杀入16强。
乒乓球国家队或世界上,有哪个女队员是比较厉害的怪胶选手吗?求名字,谢谢
以前在张燮林时代,有很多怪胶选手。那个时代是个百花齐放的时代,长胶、生胶、防弧、都有使用。甚至,天津橡胶研究所还经常试验一些半长胶、斜长胶、等等各种花样的胶皮来试打。
如果说最厉害的怪胶选手,第一名自然是邓亚萍了。她的斜长胶回球的确是比较怪异。
如果怪胶不仅仅是长胶,也包括生胶和防弧的话。那么怪胶选手就很多了。
比如使用长胶的金景娥、福原爱、朴美英等。这几位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因为距离我们比较近。
还有以前的海外军团,倪夏莲、施捷等人,好像童玲(或者是曹燕华)也是长胶。以前的国家女队,长胶有一批呢。
生胶的有陈静、姜华珺、还有王越古。
防弧胶皮用的人最少,我就记着好像是蔡振华蔡指导曾经用过,别人没有呢。
什么是乒乓球的正胶,反胶 ,生胶,长胶?
1、正胶 ?
正胶胶皮是指乒乓球拍覆盖物,胶粒向外。也叫短颗粒胶皮,特点是弹性好、击球稳、有一定的摩擦力。正胶是我国传统直板快攻型选手最常用的胶皮类型之一。刘国梁就是使用正胶胶皮的中国传统直板快攻型选手的代表人物。 ?
正胶的特点是速度快:我国传统的直拍正胶快攻打法,是利用海绵正胶胶皮球拍击球速度快、力量足、弹性好的特点,发挥快攻的优势。随着乒乓球从38毫米增大到40+,这种打法已经落后。
2、生胶?
生胶胶皮和正胶皮相似,但胶体的含胶量比正胶要大,胶皮颗粒较软,弹性相对较大。主要特点是出球速度快,且击出去的球略下沉。摩擦力较正胶小,不容易制造旋转。在轻打的情况下,稳定性不如正胶。日本的福原爱反手就是生胶。 ?
生胶的特点是不转:对手打过来的球生胶打回去基本都是不旋球,而且飘忽,让对手很难发力。
3、长胶(也称高胶) ?
胶粒颗粒朝上,高度超过1.5毫米以上的胶皮称为长胶。这种胶皮的胶粒很软,颗粒细长,支撑力小。主动制造旋转的能力很差,主要依靠来球的强旋转或冲力大来增加回球的旋转度。长胶受力越大旋转越强,受力越小旋转越弱的性能与普通胶皮的性能正好相反,所以常会给不适应这种胶皮的人带来许多麻烦。 ?
但是长胶的特格特殊,不利于少儿掌握,初学者和技术不高的爱好者同样不适合用长胶。我国著名乒乓球选手邓亚萍的反手就是长胶。 ?
长胶的特点是借转:下旋球用长胶击回将以上旋球飞回;上旋球用长胶挡回将以下旋球飞回;削球弧圈球时,球下旋会更转,削一般球时则不转。对付长胶性能不熟悉的人很难取胜。 ?
需要注意的是,国际乒联对长胶的使用做了很大限制,高度和大小都有明确要求,正式比赛需要用国际乒联认证的胶皮。而且胶皮集中击球的位置掉粒超过5个,裁判有权禁制用此胶皮比赛。业余乒乓球爱好者为了增加威胁性,使用的长胶大多不符合国际乒联的要求,正式比赛是不让用的。
4、反胶 ?
反胶是指胶粒朝下,表面光滑的胶皮,是现在最常用的胶皮之一。
其特点是摩擦旋转力强、击球稳定、易控制,适合弧圈型或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是最适合初学者使用的胶反。现在乒乓球顶尖高手几乎清一色的反胶(削球打法除外),著名选手就太多了,马龙、张继科、樊振东、瓦尔德内尔、波尔、刘诗雯等等。 ?
反胶的特点是摩擦强、容错性高:反胶制造摩擦旋转力强、击球稳定、易控制容错性高,适合弧圈型或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也是初学者首选的胶皮。
扩展资料:
正胶打法
基本上有四种模式: 第一种,刘国梁模式的,可以称做是正胶弧圈,先拉后打。这个可能比较符合专业队的模式,先拉后打的套路大大增加了大球时代正胶的上手率和稳定性。
第二种,庄则栋式的两面攻正胶。两面攻的正胶确实有其优势,只是现在基本失传。业余里两面攻的正胶好手站位往往是在中台,接发球大都是撩挑抹等,很少搓,然后迅速转入两面攻,以速度取胜,对手一般没时间做动作拉弧圈。
第三种,江嘉良的推攻模式,以正手轻挑上手为主,然后进入连续正手发力攻,在对付弧圈上也多了一定的手段。这种打法对于身体的灵敏性和反应要求极高。
第四种,高军模式正胶,基本以控制为住,冷打你为辅,推挤切运用的得当和成熟,可以很好的跟弧圈球对抗。
这种正胶结合了长胶和正胶的优点,具备了长胶的控制和正胶的攻击力,基本以怪为主,抓你弱点打球,任何球都让你借不到力,而他却全在借你的力,让你觉得有力没使出来。这种打法的人有个特点,遇弱不强,遇强也不弱。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生胶贴了厚海绵可以攻击吗?
我认为凡事不能以偏盖全,我也经常和生胶与正胶交手,而我是横板正手反胶反手长胶的打法,所以我对生胶与正胶看法可能与各位有所不同。首先我先从“橡胶含量”看,正胶的“橡胶含量”比生胶要低,所以从外观看,生胶有时呈透明或半透明装,尤其是红色的生胶单胶皮,这种表现由为明显。因为生胶的“橡胶含量”高,所以速度奇快,相对而言自我制造旋转的能力就差,应付旋转的能力也差。尽管如此但生胶自我制造旋转的能力还是优于长胶的,相比之下正胶的的自我制造旋转的能力应是正贴胶中最强的。于是也就有现在的男子削球手候英超反手由正胶到生胶的变化(最开始反手用的是反胶),对于这次改变男队的教练是这样说的:“长胶制造的旋转有点死,正胶又太容易适应,所以我们为候英超选择了生胶,这对他本人也是一次挑战。”至于贴不贴海绵那微因人而易了,前国手梁戈亮到我们市里打过表演赛,我有幸第1次看看国手的球拍,他的反手用的就是“红双喜”的C-8长胶,而且是不贴胶皮的!通过交流我得知:不贴海绵的长胶制造的旋转更为诡异!而生胶和正胶则不同,因为生胶和长胶是以速度取胜,没有海绵就既难以制造速度又难以控制!而长胶是以诡异的旋转取胜,不贴海面也是业余运动员中常见做法,尽管不符合规则!而据我所知,“”公司的“海绵”中就有专门的生胶海绵,它们的是1.5毫米厚,硬度大约是30度。“友谊公司”生胶套胶的海绵硬度与厚度也大约是如此,由此可知生胶海绵的标准配置大约就是这样了,但是这也不是一层不变的,我们当然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打法加以修改!至于生胶拉弧圈球是完全可以的,但我个人认为生胶要拉弧圈球必须要贴海绵,海绵的厚度还是因人而易,海绵薄容易借上底版的力,但不好控制;海绵厚容易自身发力,但好控制,不过并不是海绵越厚越好的!然后我们再谈生胶拉弧圈球的可行性,不少新球友一直认为生胶的特点就是快,其实不然。90年代初我国的优秀运动员滕义就是正手生胶反手反胶两面拉弧圈球的打法,而且还获得的世界杯的男单冠军!所以生胶拉弧圈球是完全可以的,但必须要练很苦。至于您十分关心的小提拉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知道您以前是否经常看刘国梁打球,我们在看刘国梁打球时就可以时常看到他用正手正胶来提拉弧圈球,而据所知生胶也是可以提拉弧圈球的。我不知道您是怎么知道802-1的,但我可以告诉你用802-1是要有勇气的,刘国梁就用过802-1那大约是2002的时候吧(具体时间我记不清了),“三鼎公司”举办的国际明星擂台赛上刘国梁对塞弗,刘国梁以3-1获胜,这场比赛刘国梁用的就是802-1!赛后《乒乓世界》的记者还对刘国梁进行的访,刘国梁当时对新更换的802-1进行了评价,他的大体意思是“802-1在制造旋转方面是正胶中的佼佼者,它制造的旋转非常‘贼’,令人难以适应,而且出球还有一点‘飘’这点和长胶还有点象,尽管旋转‘贼’对手难以适应,但自己有时候出什么球,自己也不清楚。出球‘飘’也怪,但是自己也难以驾驭”所以在看来802-1就是一把“双刃剑”,有时会使你武艺大增,有时会让你走火入魔!在这我要向你说明802-1这种颗粒上加小颗粒的做法确实一种另类,如果要用一定要基本功非常扎实!而且正胶打法需要的不仅仅是刻苦,还必须要有机高的悟性!
有谁有乒乓球正手打生胶的技术要领?拜托各位大神
一、站位 正手拉球前的基本战位姿势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以右手为例),一般情况下球拍置于腹前,重心在两脚之间,稍向前倾以利于起动。收腹、含胸,膝关节略有弯曲,但不要蹲下去,以保持较高的重心。 二、重心移动 当来球接近球网时,伴随着手臂的移动,开始进行重心移动。在重心移动时,腰部略有转动,但不要转动过大,身体有一定的倾斜,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在右脚上就可以了。在重心移到右脚后,右肩略有下沉。支撑腿略弯曲,但不能弯曲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发不上力。在这一环节上,业余选手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大的转动髋部,使身体重心在垂直轴上运动过多,造成拉球时的力量分散,不能有效的发挥向前的力量。比较好的做法是,重心在垂直轴上略有移动的同时,在矢状轴上要有一定的运动,使得重心有足够向后运动的距离,这有利于在发力时向前移动。如果重心移动有投铁饼的感觉那就错了。在重心移动过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重心在脚上的位置是全脚掌略靠前外侧,这样可充分发挥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三、引拍 在重心移动的同时,球拍经腹前向右斜后下方移动。在这一动作中,任何多余动作都是没有用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经最经济的路线把球拍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且要自然。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是在身体右侧腰部下方,大腿中段的后方一点。肩部要保持适当的紧张。不能把肩部完全打开,这样会影响拉球时的动量转递。手臂放松,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条线上,也就是说手臂不能完全伸直,这样容易造成僵硬。这时肘关节的夹角一般在150°-170°之间即可。 在引拍过程中,对于学习拉弧圈球的人来说,另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向后拉肘,或向上抬肘,这样极大地影响拉球发力。如果有这样的毛病,必须坚决改掉。在整个引拍过程中,肘关节几乎始终与手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在前后方向上超过手的位置,那说明引拍就有问题了,其前后顺序是,前臂带动肘关节移动,不能是肘关节拉着前臂做前后运动。上臂在引拍过程中,与身体的距离要自然打开,不要夹臂,大约有一拳的距离即可。 四、发力 总体上说,拉球的发力是一个动量传递的过程。其传递的基本原则是,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传递,由身体的下方向上方传递,由身体的近端向远端传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右脚的外前侧向前上方蹬地开始,重心逐渐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肘、手腕、手指,最后作用于球拍击球的一瞬间。在这个过程中,髋关节要适当前顶,腰部和腹部收紧,控制住力量,使其集中。前臂和手腕在击球的一瞬间要有内收动作,手指在击球一瞬间抓紧球板。直板拉球时,要在抓紧球板的同时,注意中指顶板的动作,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五、板形与击球部位 现代乒乓球的拉球更讲究“打摩”结合,所以拉球的板形不必过于前倾,这样容易造成摩擦过多,球的前进力不够。常用的板形是在拉球的起始阶段,板面保持与地面垂直即可。在击球的一瞬间,伴随着手腕内收,板面略有前倾,给球一定的摩擦。摩擦与撞击同时进行。在拉加转弧圈时,摩擦多一些;拉前冲弧圈,只要能保证有适当的弧线,使球过网上台,要增加撞击的比重,使球产生足够的向前冲力;当在第一点拉时,可增加摩擦的比重;反拉时摩擦要多一些,自己发力拉时,撞击要多一些。在击球部位上,拉下旋和一般旋转的上旋球,接触球的后中部向中上部摩擦;为了增加拉球的准确性,接触点可稍向左侧面一点,但千万不要侧面过多,形成拉侧旋球的情况。 击球点与击球时间 过去我们常强调拉球的击球点在腹前,现在看来,在实践中还有些出入,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现在的击球点,一般在身体侧面就比较合适,但不要超过身体后方的最远点,稍前一点。从目前情况看,在这一点击球,可能更容易发挥手臂挥动的加速度,因为此时力臂最长,容易发力。拉前冲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初期,因为高点期很难把握,时间太短,并且借力也有一定的问题。拉加转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期。这时有较长的时间摩擦,制造弧线。再说说用力方向。总体上讲,拉球的用力方向是向前上方发力。但只记住右后下向前上发力是不够全面的。从生物力学拍摄的连续的运作轨迹投影来看,拉球的手臂运动轨迹是向内倾斜的半弧线。实际上是由右后下方向左前上方用力的过程。这一点从实践中优秀运动员肘部运动轨迹就可看出,它是一个由内向外再向内的小半圆形。所以在学习拉球时,切记肘部不要前后移动,影响日后提高阶段的拉球质量。 六、随势挥拍与还原 。球离开拍后,手臂还要继续挥动一段距离,我们把这一段叫做随势挥拍。其作用是缓解手臂发力运动的惯性作用,对增加球的力量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否则动作将不够连贯和自然,影响协调性。有关还原的位置,要根据下一板球的击球情况来选择。如果取单面连续拉,那么还原时的重心就要偏向右侧,以节省下一板进攻的时间;如果准备用两面进攻,重心则宜偏向中间,可随时向两边移动。球拍置于开始时的位置——腹前。